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王冲 从新年假期到复工复产,尽管只是不到两周时刻,但对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项目中中铁北京工程局的参建团队来说,每天都是工作日。他们只在岁除吃了顿团圆饭,便投入到严重的施工生产中。这个12人的办理团队,早已习惯了“就地新年”。
项目安全总监师登宇现已记不清几个新年没回家了。这个团队里,年纪最大的书记白群安来自河南长葛,最小的安昱昆、王铮、赵诗宇25岁,别离来自北京平谷、北京延庆、天津宁河。仅有的一名“90后”焦倩楠来自河北涿州,随男友杜鹏飞到马尔代夫,一干便是三四年。他们现已没有了罢工、度假、复产的时刻概念,只是在项目不忙的时分,能和国内新来的同志轮休调休。
“逢山开路越通途,遇水架桥绘彩虹;身经百战好儿女,四海为家谱丹青……”2月11日大年三十正午,傍边国中铁司歌《开路先锋》在项目驻地响起时,食堂中包饺子的每名中铁北京工程局参建职工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跟着音乐一同唱起来,在异乡如在“吾乡”。
上一年9月,巴基斯坦和马尔代夫项目的参建人员连续“逆行出征”,安全抵达国外返岗。安全抵达项目驻地后,项目人员采纳谨慎缜密的防护办法,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全方位防护。现在4个多月过去了,由于疫情原因,他们依然需求全天佩带口罩,不能脱离驻地。项目书记白群安说:“咱们从国内带来了1.5万只防护口罩和项目急需的设备配件,由于有国内的防疫经历和企业的支撑,咱们项目防疫物资现在还比较足够。有祖国和企业做后台,咱们在国外就不孑立。”
疫情间隔不了关爱,反而将咱们的心联合的愈加严密。简直同一时刻,马尔代夫当地时刻10点,办公室人员焦倩楠发来视频:“姐,咱们新年发了大米、蚊香、洗衣液、果汁很多东西,咱们包的饺子是不是比巴基斯坦项目的美观呀?食堂大师傅陈涛亲自给安质部王铮理发,现在咱们都在排队呢!”
工程部职工安昱昆从巴基斯坦项目转战马尔代夫项目,问及是否想家时,他避而不谈:“有祖国和家人的支撑了解,全部都好。好在咱们的海外项目间隔比较近,不必倒时差了。”
大年初一一早,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机场项目,中铁北京工程局参建项目的项目经理戴春壮、工会主席白丁、安质部主管张立等人带着项目8名值守人员,到工地上给外籍建造人员送去了牛奶、口罩、防暑降温药品等慰问品,尽管肤色不同,言语需求翻译,可是戴上“我国中铁”安全帽,穿上“中铁北京工程局”防护服的那天起,便是进了“中铁门”,成了“中铁人”。尽管由于疫情,热心的巴基斯坦职工不能拥抱中方职工,但外籍职工们纷繁伸出了大拇哥,不断拍手允许,表达着谢意。
临出国前,公司领导找戴春壮说话时说:“项目年青人多,你是老大哥,有事一定要多报告。”每次公司领导微信来问近况时,戴春壮总是多报告工程进度、工程状况、团队分工,当问起咱们近况时,他总说:“就想小伙子们可以平安全安的,干完这个工程,敏捷生长成才,创誉海外,提前回国。”